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 政府决算 > 2016年

临汾市 襄汾县二O一六年财政决算编报说明

2017-03-24
【字体:

二O一六年,是我县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财政运行十分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县财政攻坚克难、破茧求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矛盾和繁重任务,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勇于担当,奋力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主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强化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厉行勤俭节约,保障改善民生,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各项事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收入完成情况

  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年初,市下达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为40392万元,预算执行中,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县人代会通过,确定2016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调整为36806万元。到年底,全县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6920万元,圆满完成调整预算任务。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93万元;地税部门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33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3394万元。

  (二)财政总收入分级次完成情况

  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2210万元,分级次看,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3905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7623万元;上划市级收入完成376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920万元。

  二、支出执行情况

  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9590万元,比上年增加9.09%,增支17462万元。主要项目的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0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926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 %;教育支出4481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49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35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医疗卫生支出4300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节能环保支出613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2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农林水事务支出22765万元,占调整预的100%;交通运输支出191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117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467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住房保障支出173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支出17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债务付息支出26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其他支出5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以上项目支出均达到预定目标,保障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全年财政预算执行分析

  2016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焦铁产业跌入历史最低谷,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项目停滞不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收入形势严峻。从税源结构来看,我县税收收入仍呈单一的税收结构,第二产业中焦铁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税收收入的75%以上,第一、三产业提供的税收占税收收入的份额不足25%。由于受市场“三期叠加”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非煤矿山产业利润微薄,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前所未有,矿山企业停工停产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复工复产严重不足,主体税源受到严重影响,税收征收出现严重困难。面对现状,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克服解决。

  1、主动应对困难,确保平稳运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同心协力,主动应对,共渡难关。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刘书记、政府乔县长多次听取财政汇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应对困难挑战提供了坚强支撑,坚定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二是“一财两税”共同努力。各部门组织精兵强将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一方面主动协调催收入、堵漏洞,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创造有利环境,深挖内部潜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为全县财政平稳运行夯实了重要基础。县财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9000余万元,为缓解我县财政困难发挥了关键作用;积极争取2016年新增政府债券2亿元,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统筹,通过压减项目支出、盘活资金存量、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回沉淀资金等措施,积极弥补财力缺口,平衡收支盘子。三是严格制度抓收入。积极建立“一财两税”信息沟通、数据交流、情况通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深入重点企业厂矿开展税源调查,分析研判经济走势、重点税源和税收变化趋势,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严格税收征管,强化收入稽查,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全省煤炭20条、17条,企业减负60条措施等清费减负政策,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300余万元,促进了企业发展,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

   2、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当年,按标准落实了公教人员工资提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及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车补发放等政策,年增支出近2个亿左右。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力促“三农”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推动支农政策由价格补贴向收入补贴转型调整,不断提升支农政策的指向性、精确性和实效性。全年落实、兑现了涉农补助资金3.52亿元。按照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货币化改革要求,足额落实补助资金3449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15万户,确保群众能够温暖过冬。二是全力支持教育事业。按照学前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高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思路,安排资金1.12亿元,新改扩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全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经济困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造计划,不断完善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执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及困难生资助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三是不断完善社保体系。我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累计投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2335万元,惠及全县42万参保参合城乡居民;设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基金16780万元,切实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投入本级配套资金205万元,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公民享受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时兑现城镇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3元,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0元政策,加大财政兜底线、补短板工作力度。

   3、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全县各单位在政府门户网站全部公开了2016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库支付局全年接纳、支付32330笔,集中支付资金24.8亿元,拒付不合理资金195笔,3490万元;全县政府采购实现采购额3.34亿元,节约资金1900万元;完成各类工程评审170项,评审额达到1.98亿元,审减财政资金1711万元;国际资金管理局发挥国际、国内两个优势,积极开展世行、亚行和财政部清洁基金管理中心的业务合作,大力支持申报普新生物质秸秆发电项目,申请利用清洁基金项目贷款5000余万元,为我县环保和产业转型发展增添动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投资2128万元,惠及78个行政村9万农村人口,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4%。聚焦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等核心业务环节,制定了内控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形成了符合财政部门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体系。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国家级“文明单位”的标准,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财政干部队伍。一是以学习强队伍。利用每周一机关学习和党支部集体学习的契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让每位干部职工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业务和法律的培训,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的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以制度管队伍。先后修订了机关学习、管理、卫生、车辆等方面的制度和文明服务用语和忌语,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有效实施,财政各项工作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起财政的良好形象。三是以活动促队伍。在重大节日,经常性举办象棋、扑克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增进了友谊,还激发了工作活力;领导干部经常跟职工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家庭矛盾,做贴心朋友。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局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积极做好县上安排的计生、综治、党建、扶贫等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县上安排的各项工作。

  四、财政平衡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920万元,加上年结余-582万元,加消费税和增值税税收收入返还556万元,加所得税基数返还-2097万元,加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返还收入904万元,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61114万元,加老少边穷转移支付收入1284万元,加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1094万元,加各项结算补助4857万元,加企事业单位预算划转补助收入29万元,加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收入437万元,加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收入1539万元,加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4356万元,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7536万元,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13722万元,加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收入2507万元,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3074万元,加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3210万元,加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50万元,加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8928万元,加债券转贷收入31182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50万元,加调入资金收入4652万元,全年全部收入为238222万元,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590万元,减体制上解300万元,减专项上解650万元,减债券还本支出27682万元,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五、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截止二O一六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为14763人。其中:在职人员10090人、离休113人、退休4560人,比二O一五年增加24人。其中:调入23人,通过公开招考,教育及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录用大中专毕业生85人,调出19人,自然减员61人,解聘及清理9人,村官招聘5人。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我县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增收基础仍不牢固,财政收入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县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仍然薄弱,工业产值增长缓慢,基础税源不足,税收增长空间狭小,加之税收体制改革、市场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举步维艰,实际可用财力增长有限。财源培植和保持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巨大考验,勉强维持“保吃饭”财政,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力不从心。二是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高,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平衡压力加大。我县财政自身保障能力有限,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较高。企业改制后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财政担负社会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三是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历年欠账包袱难甩,如一九九三年调资欠发9个月计675万元,一九九七年调资欠发12个月计666万元,一九九九年调资欠发9个月计216万元,二00一年调资欠发3个月计450万元。财政支持全县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及投融资方面的能力不足。四是我县“9.8事故”垫资1.5亿元,直接影响我县我县财力1.5亿元。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除我们自身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狠抓资金使用效益外,恳请上级财政部门给予我县财力扶持和帮助。

  2017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抢抓机遇、负重赶超、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中央确定继续实行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措施,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提速”。要持续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要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作用,以循环发展为引领,通过产能置换、装备提升、淘汰低端等方式,支持焦铁、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支持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把重点企业税源牢牢抓在手中。二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招引一批质量高、爆发力强、带动力好的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PPP示范项目建设,将财政补贴纳入中长期财政预算,将“补建设”变为“补运营”,兑现对社会资本的承诺,增强PPP项目吸引力,改变我县PPP示范项目数量规模偏小、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的局面。

  二、“管理升级”。要全面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要正确把握形势,强化税费征收管理,细化分解财税考核指标,加大对零散税种的征收,堵塞漏洞,增加县级可用财力。二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控制压缩行政成本,使财政资金更多地向符合科学发展的领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三要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机制体制,力争在全县全面铺开;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改革;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完善项目考核评估机制,确保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服务增效”。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找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用开阔的视野和全局的观念,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二是坚持民生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力争让人民满意,让群众放心。要重点支持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就业再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旅游等民生事业。三是坚持调查研究。要大兴调研之风,端正调研方向,理清调研思路,形成调研成果,不断提升财政调研为经济发展服务、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要继续增强预算透明度,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建立起编制更科学、执行更严格、监督更有力的预算管理机制。

   

                                                                                  二O一七年一月二十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29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3000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襄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30214102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