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类文件(已归档)

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襄汾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2020-07-27
【字体:


襄政办发〔2020〕25号


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襄汾县

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教育部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文旅融合战略部署,加强全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以打造“最初中国”全域研学旅行营地产业示范县为目标,以发展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全域旅游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弘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形式,是拓宽育人渠道、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开展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衔接,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情感;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研学需求,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提高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我县开展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县共有各级文保单位976处,有十万年人类文明的丁村遗址、五千年国家文明的陶寺遗址、千年古邑汾城古建筑群、五百年历史的丁村民居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天塔狮舞、晋作家具制作技艺、麻纸制作技艺、米醋酿造技艺、尉村跑鼓车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馆藏文物5000多件,是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文化文物资源大县,是人类起源、国家起源、三晋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我县是全国农业和工业大县,具有完整的农业、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劳动教育资源体系,具有完整的传统晋南农耕文明和现代化农业体系,也具有现代煤焦钢铁等工业体系。我县有“最初中国”的独特品牌和独特的研学旅行教育资源,有山西建设旅游强省的利好政策。有融入周边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有便捷立体的交通网络,这些优势全县开展研学旅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既是从国家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实践育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县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018年以来,我县以研学旅行为抓手,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在营地建设、产业布局、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期打造了丁村、陶寺、汾城等14个营地,全县研学旅行体系基本形成。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又有助于推非遗文化传承和全域研学体验旅游产业发展,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和自信。

三、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性、持续性、教育性、体验性、生活性、文化性、安全性、普惠性原则,立足临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突出“最初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县”这个品牌,打造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根魂的全域研学体验旅游产业新载体,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实践营地和基地,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暨劳动教育示范区和“最初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招商引资,建设襄汾县万人营地,延伸研学营地教育产业产品,建设全国研学旅行大数据中心,打造研学营地科技产业园区,形成集教育、康养、休闲、生态、文化一体化的体验旅游新业态,着力把我县建设成山西乃至全国的研学旅行营地产业名县。

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文化体验产业的整体打造,用研学体验的方式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把襄汾变成一座5000年华夏文化传承和血脉延续的“文化大学堂”;打造成一所用时间轴来续写的、蕴含着深厚中华农耕韵味的国际性华夏文化生活研学目的地营地。

四、加快营地建设

全县以一个营地来打造,下设“1+3+X”个分营地。“1”即在原贾罕中学“最初中国”研学旅行集散地(主营地)暨青少年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3”为汾城、陶寺、丁村研学营地,“X”为建设若干个分营地。营地运营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模式,按照研学和劳动教育营地准入标准,加快各营地建设和管理,为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初步规划了14个研学营地:

1、陶寺古中国研学营地;

2、丁村古人类考古与民居艺术研学营地;

3、汾城千年古镇文化研学营地;

4、赵康古晋国研学营地;

5、唐人居古建筑艺术非遗研学营地;

6、尧京红酒艺术审美研学营地;

7、红色小延安盘道村研学营地;

8、林乡四季晋南农耕文化·自然教育研学营地;

9、东岭户外健康研学营地;

10、道德关村美丽乡村研学营地;

11、荷花小镇研学营地;

12、光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研学营地;

13、无人机科普研学营地;

    14、十方泽科技创新产业园研学营地。

同时,建立健全进入、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按照襄汾县研学营地验收标准,对全县14个研学营地分批逐一验收认定,对公布的营地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

五、完善课程体系

经过前期广泛考察和调研,我县初步规划了考古探源、古建体验、非遗传承、农耕文明、红色记忆、国学传承、工业体验、劳动教育、综合体验等九大课程体系,各营地根据各自实际开发了特色研学课程,顶层设计由县中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负责,各营地具体打造,经过县中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验收和确认,初步确定了全县第一批研学课程,具体如下:

(一)考古探源

目的意义:

1、通过认知十万年前旧石器文化遗存,探秘考古科学察古鉴今,印证和充实课堂中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参观陶寺遗址,与文物和历史对话,找寻文明印记,帮助学生领略最初中国的风采,感受帝尧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通过学习赵康古晋国遗址研学课程,活化历史教科书,领略古晋国雄风,传承忠义精神。

4、通过系列考古体验,体会考古人的认真严谨和坚持坚守,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研学课程内容:

1、丁村古人类考古与民居艺术研学课程

(1)探秘十万年人类文明;

(2)跟着课本研丁村;

(3)智慧的丁村人;

(4)考古丁村文明。

2、陶寺古中国研学营地课程

(1)寻根朔源、传承文化;

(2)研最初中国、学华夏文明;

(3)行走襄汾、研学中国

3、赵康古晋国遗址研学课程

(1)探秘古晋国遗址;

(2)故绛之谜;

(3)古晋雄风;

(4)忠义精神。

(二)古建体验

目的意义:

1、通过学习晋南古建筑构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文化的悠久与古建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古建畅游活动,旨在让文物“活”起来,找回老城记忆,留住乡愁,获得归属感。

3、树立保护文物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文化遗产的理念。

研学课程内容:

1、丁村古人类考古与民居艺术研学课程

(1)探秘丁村国宝;

(2)绘画丁村。

2、汾城千年古镇文化研学课程

(1)畅游千年古镇、梦回太平盛况;

(2)古建文化体验;

(3)留下历史,保护古迹。

3、唐人居古建筑艺术非遗研学课程

(1)寻古建记忆、悟工匠精神;

(2)学习卯榫结构,对话鲁班;

(3)古建设计体验。

(三)非遗传承

目的意义:

1、通过非遗体验,唤醒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维护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2、通过体验非遗文化弘扬工匠精神,让青少年在活化的教科书中提升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使青少年成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研学课程内容:

1、丁村古人类考古与民居艺术研学课程

(1)小小非遗传承人——土布制作;

(2)走进丁村、体验晋南民俗;

(3)保护非遗在行动——学习平阳木版年画;

(4)学习民俗艺术——剪纸;

(5)华夏文明、非遗传承——太平面塑、刘七面人

2、唐人居古建筑艺术非遗研学课程

(1)传承非遗文化、感受美好生活——藤编,竹编;

(2)领略非遗、记忆非遗——晋作家具制作技艺

(3)走进唐人居、共享襄汾非遗——欣赏非遗作品。

3、荷花小镇研学课程

(1)镇奇缘

   (2)晋南非遗魅力。

(四)农耕文明

目的意义:

1、通过丰富多彩的农耕体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感悟时代变迁

2、通过体验农事农活,培养学生勤劳、质朴、团结合作、心地善良的品质引导学生成长为健康、快乐,具备生活技能的中国公民。

研学课程内容:

1、陶寺古中国研学课程

(1)寻找农耕文明起源;

(2)小农民,大智慧(24节气)

2、林乡四季晋南农耕文化·自然教育研学课程

(1)走进林乡四季、体验农耕文化;

(2) 农具演变进化科普

(3)指尖手作;

(4)田间地头识农作;

(5)花香鸟语探林乡——认识植物;

(6)自然教育——自然艺术课程、自然观察课程、自然笔记课程;

(7)探索农作物的物理、化学小试验

3、尧京红酒艺术审美研学课程:

(1)新农民的一天;

(2)生命的魅力(葡萄的生长过程)

    (3)神秘的酿酒葡萄

(五)红色记忆  

目的意义

1、通过红色小延安盘道村之旅,重走东征路,穿越盘道洞,感受十年开山饮水工程,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传承红色圣火,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培育学生勇于开拓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通过走进塔儿山,学习雷锋团,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雷锋“钉子”精神,让学生铭记历史,启发学生以史为鉴,懂得现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有孝心、爱祖国爱人民的好公民。

3、通过参观襄汾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增强学员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研学课程内容

1、红色小延安盘道村研学课程

1党建+团建,学做创先争优

2红色小延安魅力盘道

3听老红军讲过去的故事

4踏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气息

2、塔儿山研学课程

1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张再烈士陵园

2岁月见证精神永传——红色展览

3、襄汾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研学课程

(1)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展览;

(2)聆听全国道德模范梁茂祥及革命家属后代宣讲襄汾抗日英雄故事。

(六)国学传承

目的意义:

1、通过学习古邑文化精髓,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让圣贤的智慧润泽学生的心灵。

3、通过学习行为礼仪,体验传统技艺,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开启学生心灵智慧的钥匙。

4、提升学科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感受璀璨的华夏文明,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研学课程内容:

汾城千年古镇文化研学课程

(1)畅游千年古镇、传承国学经典;

(2)尊师重教、弘文崇礼;

(3)习礼知爱、感恩励志;

(4)践行青春誓言、励志帆远航;

(5)鱼跃龙门、金榜题

(6)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七)工业体验

目的意义

1、通过光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研学课程,让学生认识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在工业中的运用,改变人们对传统焦化行业脏、乱、差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焦化厂与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息息相关。

2、通过参观尧京酒庄酒窖及生产车间,学习品酒知识,了解葡萄酒颜色、香气的特点,知道如何根据葡萄酒类型来选择合适的酒杯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落实美育教育。

    3、通过无人机科普研学营地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体悟高科技无人机的魅力,欣赏“最初中国”的厚重底蕴和独特风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航天梦想,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技术应用思维和对科技发展的前瞻性思维。

研学课程内容:

1、光大工业旅游示范园区研学课程

1造访光大,感受工业魅力;

(2)煤炭的奇妙旅程;

(3)生态工业的秘密。

2、尧京红酒艺术审美研学课程

(1)走进尧京,探寻葡萄酒文化;

(2)走进葡萄基地、体验科技魅力。

    3、无人机科普研学营地课程

(1)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中国航空文化课程;

(2)初识航空——无人机;

(3)走进无人机——无人机虚拟飞行体验课程、真实航空模拟飞行体验课程;

(4)无人机带你走进大自热——户外放飞课程;

     (5)空地一体化,走进新时代——遥控车模体验课程;

(6)载人动力滑翔伞带你去看世界体验活动;

      (7)载人直升机带你去看襄汾体验活动。

   (八)劳动教育

目的意义:

1、通过让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良好劳动的品质。

2、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研学课程内容:

1、“最初中国”研学旅行集散地(主营地)课程:

    农业生产劳动课程:

(1)体验乡村田园农作物种植、管理、收割;

(2)瓜果类作物施肥、除草、修剪、采摘;

(3)蔬菜种植、管理、烹饪;

(4)药材花卉培育、种植、管理、收获等;

(5)体验传统农具农机,掌握相关技艺;

(6)体认无人机喷药、现代化种植。

居家生活劳动课程:

(1)营房内务整理;

(2)营地环境建设;

(3)厨艺美食劳动。

2、林乡四季劳动教育研学课程:

    (1)“麦”进新时代课程;

(2)“豆”争好营养课程;

(3)萌宠禽畜饲养课程;

(4)节气食育课堂;

(5)蔬菜培育、种植、施肥、除草、修剪、采摘;

(6)鲜花采摘,鲜花饼制作,玫瑰花酱制作,花茶制作。

3、唐人居劳动教育研学课程:

(1)自制搭建鲁班桥、卯榫结构房屋;

    (2)体验藤编、竹编、雕刻、描金等制作技艺。

    4、尧京酒庄劳动教育研学课程:

     (1)体验葡萄酒酿造技艺;

     (2)体验葡萄园田间劳作。

    (九)综合体验

目的意义:

1、通过向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构等开展系列综合体验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员综合素养和工作效率,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2、通过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系列综合体验活动,培养学员的自信心,锻炼学员的体能和毅力,提高个人的协调组织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通过亲子交流互动体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责任心,加强父母和孩子的情感沟通,让孩子学会尊重,懂得感恩,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研学课程内容:

1、“最初中国”研学旅行集散地(主营地)研学课程:

(1)开展野战运动、军事障碍赛、打靶体验、国防教育等军事体验活动;

(2)开展室外攀岩、合力天梯、空中抓杠、丛林穿越等团建活动;

(3)开展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构大型培训、拓展训练、主题年会、党团活动等主题活动;

    (4)承接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构专题讲座、专题演练等活动;

(5)开展感恩、合作、信任、沟通、榜样等亲子活动。

     2、林乡四季研学课程:

(1)昆虫科普、标本制作课程;

(2)林乡书院系列课程;

(3)“剧本杀”课程;

(4)素拓课程。

3、东岭户外健康研学课程:

(1)开展滑雪、滑草等体验活动。

(2)开展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救护等体验活动。

六、创新运营机制

1、全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要在县研学旅行工作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日常协调工作。

2、各营地达标评选和挂牌工作,由县研学旅行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根据《襄汾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实践营地考核标准(试行)》,对各营地进行核准、挂牌,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领导组办公室对于经复核认定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营地,限期责令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撤销营地(基地)牌照。

3、襄汾县中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管理、运营等工作,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负责原贾罕中学“最初中国”研学旅行集散地(主营地)、丁村、陶寺、汾城、赵康的运营管理;负责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包括分营地)的开发;负责全县营地产品的开发;统一颁发襄汾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认定相关人才和资质证书。

4、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等综合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计入综合素质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学分认定(具体以省市下发文件为准),研学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采取统一学习和分营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全县各营地采用一套智慧化大数据系统进行管理和运行。

5、接团工作由原贾罕中学“最初中国”研学旅行集散地(主营地)统一负责,集散地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和选择统一向分营地分团。各分营地可以自行接团,当需要其他营地一同合作时,需向集散地递交申请,由集散地统一合理调配。

6、县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通过出台研学旅行营地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引进外地研学旅行团队,扶持本地营地创建品牌和开发设计,充分调动各营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开发研学产业

加大研学旅行产业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布局,形成良性循环。

1、设立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研究院,围绕课程开发、设计大赛、线路开发、人才培训、公开课拍卖、大数据中心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建设营地科技产业园,引入研学旅行、营地产品生产企业,形成营地科技产业体系。

2、健全体验产业体系,力争在三年内全县能同时满足1万人同步研学的运行体系,打造万人研学目的地营地。

3、构建研学后端产业链,做好产业附属和衍生消费产业体系设计,带动创意产品、研学附属消费品、后端家庭休闲产品、康养休闲生活等产品体系,促进与餐饮业、酒店住宿业、食品工业、手工业、动漫文化产业、生活体验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

4、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强对非遗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动非遗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5、加强对研学营地教具设备、器材和营地自制特色研学产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研发生产力度。

八、营造浓厚氛围

1、研究制定推进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总体宣传计划,积极创新宣传媒介、手段、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广泛宣传研学旅行工作,为研学旅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开展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招商推介会,通过多方式、全方位的宣传,成功叫响“最初中国研学旅行营地产业第一县”的品牌。

九、加大推进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

坚持把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全县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县长白建成为组长分管副县长李明星为常务副组长,县教科、文旅、发改、公安、财政、交通、卫体、市场监督、商务、农业农村、工信、交警、团县委等部门负责人及13个乡长为成员的县研学旅行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办正科级干部、县治超办主任董春安任,副主任由县教科局局长吕军、县文旅局局长苏毅忠、中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怀安任,全面协调推进研学旅行和开展劳动教育各项工作。

(二)强化工作调度,形成合力

县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研学旅行工作,协调解决研学旅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研学旅行工作有序开展。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注重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对研学旅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督导检查,确保实效

县政府研学旅行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专项督查,重点对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安全责任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通过督查考核,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研学旅行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27日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29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3000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襄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30214102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