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6月27日在襄汾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22-09-01
【字体:

襄汾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16)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27日在襄汾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程明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襄汾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县人民,负重爬坡,逆境奋进,克服了环保“流域限批”的严峻挑战,经受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冲击,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业绩。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62.94亿元增加到10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31.19亿元增加到60.5亿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从10.05亿元增加到12.52亿元,增长了24.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4.24亿元增加到35.86亿元,增长了1.5倍,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恢复性增长,步入平稳较快发展区间。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五年。“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县财政累计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13.6亿元,粮食总产量连年稳定在2.8亿公斤左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8.95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84%,农业生产的基础更加坚实。设施蔬菜、优质水果、特色中药材面积发展到21.8万亩,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5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调产稳步实施。累计投资190亿元,新上重点项目88个,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用9家焦化企业12座焦炉取代小焦厂,用11家钢铁企业12座450立方以上炼铁高炉取代小铁厂,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提升。推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形成了采矿—选矿—冶炼(铸造)、洗煤—炼焦—化产—电力(建材)等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链条,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4家,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收占到了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旅游开发力度加大。丁村民宅文物保护规划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丁村景区牌楼、旅游公路、停车场、迎宾生态园等完成建设;陶寺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双龙湖土地流转、景区2000亩绿化工程全部结束,第三产业的活力开始显现。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的五年。县城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累计投资16.5 亿元,廉租房、商贸城、集中供热等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全面铺开,滨河公园、污水处理厂、第三小学等一批健全城市功能的市政工程扎实推进,东大街、桥西街、丁陶大道等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项目完成建设,丁陶文化公园、东岭森林公园、丁陶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提升城市品位的标志性建筑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累计完成15个省级试点村、115个重点推进村和7个新农村连片区建设,辐射带动79个行政村10万农民,硬化街巷道路565万平方米,新建文体休闲广场267个、户用沼气池6500座。持续开展环境清洁工程,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我县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生态质量大幅提升。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关停“两高一资”企业117家,淘汰落后产能933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874.9吨、二氧化硫3252.5吨,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0%,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06年的107天增加到2010年的338天。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投资2.6亿元,植树1850万株,荣获“全省造林绿化优秀县”和“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教育方面,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中小学教育负担1.46亿元,受惠学生超过8万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学校总数从392所减少到180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择优招录504名教师到基层学校任教;2010年全县普通高考硬本达线726人,创造了我县高考史上最好成绩。医疗卫生方面,兑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7亿元,惠及参合患者109.8万人次;公开选聘103名医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院,形成医护人员良性循环机制;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334万元。文化事业方面,《卫俊秀书法作品集》、《襄汾出土文物》等系列丛书出版成册,晋式家具制造工艺、尉村跑鼓车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陶寺新石器时代城址入选“新世纪山西考古十大发现”。改革开放方面,新一轮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体制、财税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全面铺开。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和谐社会构建成效显著的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参保人数达到11万余人次。累计投资5.84亿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000余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11万平方米,建成达标卫生室309个,实施饮水工程114处,安装有线电视89074户,“五个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5元,比2005年增加211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4元,比2005年增加5812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41.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4平方米。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275件、政协提案288件,做到了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法制襄汾”建设深入推进。监察、审计工作力度加大,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政府法制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引深,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爱我襄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系列活动,全县呈现出安定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审计、计生、物价、档案、史志、地震、妇女儿童、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促发展方式转变,扭转了急转直下的经济形势,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懈怠,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实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放松,更新理念,转变作风,提高标准,从严要求,发展指数和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重新上升至中游位置,综合考评再次跻身全市前三强。所有这一切,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职工、知识分子、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襄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安全生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9·8”溃坝事故的发生,不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给广大干部带来了久久不能散去的心理阴霾;不但中止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滑坡;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引发了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教训惨痛,刻骨铭心。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提升较慢,二产大而不强,三产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城建设先天不足,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有限,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配套政策尚未建立,提升城镇化水平任重道远。四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就业、上学、住房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五是个别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务实,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我们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中国共产党襄汾县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编制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帝尧文化之都”建设为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赶超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实现跨越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101.5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5年力争达到23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3%以上,到2015年确保完成35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其他经济指标大幅攀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比重稳步增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全县城镇化率年均提高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县城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95%以上、热化率达到9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在“十一五”末14984元、6125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体系基本形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科技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四大转型”,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围绕农民增收,深化结构调整,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基地转型。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调产思路,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走出一条独具襄汾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强化基础设施。加强水利设施、农网改造、植树造林、县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夯实生产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提质、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建设景毛大棚黄瓜、茶树菇和赵康三樱椒等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扶持兴农源种植、三盛合酿造等10个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丁村白莲”、“晋上一品”、“晋乡红”等10个省级、国家级农业品牌,实施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抓好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把我县打造成全省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莲菜种植、加工、观赏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华北最大的三樱椒、茶树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生地营销基地。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布局,搞好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营造整洁舒心的生活环境。提高标准,打造精品,全面实施剩余218个行政村的“四化四改”、“六个一”建设任务。到2012年底,完成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焦铁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转型。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政府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突出调产项目、焦铁整合及园区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焦化、钢铁基地和全国优质铸造基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化进程。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思路,实施新一轮产业改造升级,极大程度地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集团企业2个以上,30—50亿元的3个以上,10亿元的5个以上。培育新兴产业,增加科技化含量。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以精密铸造和零部件总成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新型墙体、高岭土、镁及镁合金等新型材料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制造、纳米材料等潜力项目,鼓励焦铁企业转产轻工、医药行业,引进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工业经济多元支撑的格局。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集约化水平。坚持“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产业扩张,集约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河西煤化工园区、河东冶金焦化工业园区、永固绿色铸造科技产业示范区和南辛店、襄陵优质铸造集聚区。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达到1.5万亩,园区就业人数超过5万人,年销售收入占到全县工业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扩张,实现由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宜居宜业新区转型。今后五年,我们要根据全市“一城三区”和“汾河百公里新型工业城镇走廊”总体部署,深入实施特色城镇化战略,真正把我县建成临汾的南城区。强化县城引领的“龙头”地位。以创建国家级卫生模范县城和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丁陶大道南北段、滨河路和外环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三横五纵城市道路框架。加大住房、就医、上学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等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多方增加就业岗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广大农民向城镇集聚。发挥汾河百公里新型工业城镇走廊的示范效应。以“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承接区、旅游观光重点区、城镇建设引领区”为目标,在全市总体规划框架下,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产业,举全县之力,打造半小时通达尧都、洪洞生活圈,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挖掘新生区域的发展潜力。完善赵康、南贾等一般建制镇的设施功能,发挥汾城、古城等中心镇的带动作用,支持邓庄、襄陵等乡镇率先与临汾市区对接融合。挖掘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节点的潜在优势,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培育新兴小城镇。

(四)实施旅游开发,振兴第三产业,实现由文物旅游资源大县向帝尧文化之都转型。今后五年,我们要在全省根祖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下,围绕“帝尧文化之都”这一定位,打好“十万年人类文明在襄汾,五千年国家文明在襄汾,五百年乡村文明在襄汾”三张牌,做好重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引领第三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华夏古文明,襄汾好风光”为主题,加快以丁村、陶寺为代表的遗址类旅游开发,以双龙湖、丁村白莲等为重点的生态观光类旅游开发,以赵盾故里、张良故里等为依托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开发,使襄汾旅游叫响市场。创新经营文化产业。搜集整理襄汾民歌、历史传说、民间技艺,搞好文化产品包装制作,将晋式仿古家具、仿古青铜器、北许锣鼓、天塔狮舞、范村剪纸等打造成为全省、全国文化产业示范产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实现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便民店全覆盖,同时要加快发展餐饮住宿、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物业家政、商务会展、通讯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振兴。

各位代表,转型跨越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广泛共识,先行发展是丁陶儿女的强烈愿望。我们坚信,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殷实、环境更加优美的新襄汾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1年工作建议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主线,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总体目标,强化招商引资一个引擎,夯实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宜居宜业新区、帝尧文化之都四个基础,提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三个水平,着力改善民生,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480元和7050元。约束性指标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2%,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36%,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2.19%,氨氮排放量下降1.83%,化学需氧量、工业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均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

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加强招商项目库建设。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动态掌握经济运行走势,积极搜集、整理、储备各类项目。搞好项目论证,做好可研报告,完成审批手续等前期准备工作,保障发布的项目投资计划可行、审批手续完备。全方位宣传推介。精心制作《投资指南》、《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全面介绍我县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广泛宣传我县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优惠办法和重点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查处涉企“三乱”行为,给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遗留问题,消除后顾之忧,激发企业家放心投资、扩大产能、延伸链条的热情和动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双赢。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地位,积极参加“中博会”、“能博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对口洽谈,无缝衔接,全方位、多层次地引进项目、资金和人才。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限时办结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手续,重大项目特事特办,切实为投资项目提供便利。落实招商引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精心组织项目推介会、发布会及在外老乡联谊会,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

(二)毫不放松推进“三农”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推进赵康镇焦村、新城镇宋村、汾城镇阜育庄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年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2万亩,新增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1.5万亩,培育粮食丰产方10个。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同时,增加县级地方储备,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示范引领调产。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连片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兴农源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的5000亩丁村白莲核心区建设,逐年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全县莲菜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完善水、电、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景毛大棚黄瓜园区、茶树菇基地和襄陵温室西红柿基地规模达到1.2万亩,直接带动产业面积3.4万亩,引领全县农业调产纵深发展。市场拉动规模。通过县财政补助的办法,建设景毛、赵康等乡镇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县级农产品营销信息平台,积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提高我县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合作促进发展。积极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增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专业合作社80个,为农民生产、经营、销售提供服务与指导。培育龙头企业。实行农业产业类项目税收贴补和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对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进入省农业产业化“513”工程行列的丰谷农业、三盛合酿造等企业,在道路修建、水利设施配套和生产用电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县级新闻媒体进行免费宣传。对农业龙头企业本年度贷款利息超过50万元的,给予当年利息总额20%的财政奖补,超过100万元的,给予30%的财政奖补。对本年度通过的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品牌,分别给予3—30万元的奖励。推广规模健康养殖,抓好娥英泉、君诚等6家养殖企业的生产、建设,实现全省生猪基地县建设目标。多种经营增收。立足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家庭劳力等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引导农民进行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交通运输、劳务输出、餐饮服务等多种经营,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继续引深西贾、景毛、汾城连片区,襄陵、古城、南辛店连片区和邓庄、大邓、新城连片区建设,高标准完成38个省级推进村“四化四改”、“六个一”建设任务,翻修改造吴兴庄—丰盈、南辛店—龙澍峪两条县道,硬化农村街巷道路1086.2公里,新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88个,新增农村便民连锁店60个,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力争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多措并举发展新型工业,在产业改造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紧紧把握山西成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循环经济和生态试点省”、“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等政策机遇,完善方案,改造升级,优化布局,提升实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步伐。推进产业整合重组。按照“产能转换,技术改造,联合重组”的思路,推动现有9家焦化企业兼并重组,保产能,扩规模,走集团化之路,建设5.5米以上捣固焦或6米以上机焦炉,延伸发展苯系列、甲醇、二甲醚等下游产品。坚持“企业自主,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原则,推进新金山、星原、中升三家钢铁企业签订重组框架协议,组建襄汾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保住现有产能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冶炼项目,积极发展优质铁、特种钢。以建设全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为契机,支持新兴际华和山西国际电力,打造铸造行业龙头,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中煤集团年产880万吨焦化及煤化工项目落地,建设大型煤化工企业,形成产业由高到低、原料吃干榨净、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实施重点调产项目。今年,我县确定了15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建滔万鑫达10万吨甲醇、龙腾达5.5万吨粗苯萃取精馏、荣世达2万吨铸件机加工3个项目,年底建成投产;万鑫达铁路专运线、塔山通用二期3万吨精密铸件、山西伟孚特250万件汽车热冲压件、星原矿渣综合利用、义襄煤业90万吨矿井、云鹏制药一期6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山西恒泰120万件商用车制动毂、新兴冶炼20万吨铸件和新兴际华铸造园区等6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班子,抽调工作人员,启动园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完善三个园区和一个集聚区的建设规划。健全完善园区功能,实施路网、电网、供排水网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最终实现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排污、统一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园区市场化管理机制,把我县的工业园区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产业聚集、竞争力强的特色工业园区。

(四)大刀阔斧实施城镇扩张,在城镇化水平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东提、西扩、北推进”的思路,扩张规模,打造精品,力求在县城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科学规划引领。根据全市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突破思维定势,尽快修订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出台“新型工业城镇走廊”襄汾段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因素,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先行。重点实施滨河公园、农贸市场、二级汽车站、垃圾处理厂和天然气等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实施三跨桥南引桥、城北铁路桥、县城北扩路网等骨干道路建设,形成便捷的道路网架;积极运作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和城际轻轨项目,配合市政府尽快启动襄汾—尧都—洪洞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拉大县城框架,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旧城改造。加强东城区环境卫生和公用设施管护,建立运行顺畅、分工明确、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机制,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力争2012年完成国家级卫生模范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堵严重、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东城区要严格遵循“只拆不建”的要求,逐年拆除危旧建筑,空闲土地全部用作绿地、休闲活动场地。建设河西新区。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实现城建工作重心的整体西移,集中力量建设河西新区。今年要重点抓好小吃城、丁陶尚都小区、滨河西路小区建设,全力推进新城镇政府、公安指挥中心、法院审判用房等17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建设,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住宅区、行政办公区、商业活动区和休闲娱乐区。同时,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征收、储备和出让,出台限价房政策,有效平抑房价,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五)全力以赴打造精品景点,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一手抓景区开发,一手抓宣传推介,努力把我县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先行。围绕建设“帝尧文化之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快修编、完善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年内完成丁村文化旅游区、陶寺遗址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重点开发。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理顺丁村景区管理体制,全力建设丁村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全县旅游产业龙头。加快双龙湖旅游开发,实施水上乐园、温泉度假村工程,完成景区文化长廊、亭榭及功能门区建设。加快陶寺遗址保护设施建设、汾城古建筑群和赵康普净寺维修,使民族文化瑰宝重新绽放光彩。广泛宣传。聘请全国知名专家策划旅游宣传推介方案,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宣传图册、大型广告牌和旅游节会等途径,展示我县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扩大襄汾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旅行社沟通联系,力争使我县的精品景点融入省市热点旅游线路。

(六)持之以恒引深安全生产整治,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乡镇政府的属地监管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克服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持续深入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重点行业、重点环节,要敢抓、敢管、敢于采取行动,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集中整改。强化重点领域管理。突出抓好以非煤矿山、危化行业、民爆物品、建筑行业、道路交通以及学校、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无证经营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防各类事故发生。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政府预案、部门预案、企业预案和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具体预案的配套衔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成立应急救援机构,加强应急抢险演练。抓好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和预防工作,防止山洪、滑坡、地质塌陷等自然灾害发生。加强应急值班,搞好信息报送,做到上传下达畅通无阻。改善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依法实行强制性全员安全培训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七)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以环境整治推进节能减排,以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全县环境质量。狠抓节能减排。强化节能队伍建设,狠抓节能工作宣传,提高节能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开展能耗监测和能源审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电行业过快增长,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稳步下降。完善环保设施,实施新金山、众泰、新兴3家钢铁企业烟气脱硫治理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工业废水闭路循环、冶炼废渣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强化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搞好汾河襄汾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督促重点污染企业废水达标排放。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全年不低于330天。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做好丁村旅游公路绿化、双龙湖湿地公园绿化、丁村白莲基地绿化等十项造林绿化工程,全年植树450万株,林木覆盖率增长2%。

(八)千方百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政府职能。广泛动员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财政评审制、决算审计制四项制度,依法管理重点工程项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等法定程序,切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全面深化医药卫生、财税体制和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营造发展的环境优势和制度优势。维护和谐稳定。加强信访和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施“天眼工程”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九)统筹兼顾搞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提升全民素质上取得新突破

主动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扩大政务、村务和企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创新百日文化广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掀起精神文明建设新热潮。

(十)不遗余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切实把民生投入安排足,把民生问题保障好。实施教育提质工程。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农村学校按照“建一所,并一圈”的思路,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探索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办法,确保健康有序发展;县城学校年内完成第三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职教中心实训楼、实验高中教学楼和校舍安全改造后续工程等任务,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校园。稳定队伍,优化教师结构。落实工资、福利待遇,规范职称评定和晋升,畅通人员补充渠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学、住宿、餐饮等常规管理,狠抓教研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三名”创建工程,发挥联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引导,办好民办教育。规范现有民办学校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家投资办学,实现办学模式多元发展。抓住机遇,破解学前难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一机遇,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改善学前教育条件,破解城乡幼儿入园难题。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按照“基础设施大改善,卫生队伍大充实,疾控保健大提升,五项重点大改革,三级网络大服务”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医疗卫生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县医院河西新院门诊楼建设,完成计生服务中心和古城、邓庄、襄陵3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公开招聘一批大专以上院校毕业生充实医疗卫生队伍,形成人才梯队。狠抓传染病防治,搞好儿童、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乡镇卫生院医药体制综合改革,在全县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级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示范医院创建和“医卫标兵”评选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坚决查处非法行医活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狠抓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和洽谈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供求信息,搭建劳务用工交流平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创业就业85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800人。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确保企业职工五大保险保费征缴到位,积极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项目,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加大救灾救济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文化繁荣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发挥襄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的作用,完成7个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创建省级文化强县,出版新版襄汾县志。此外,还要认真做好人事、审计、物价、档案、老龄、工青妇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今年县政府将全力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引深城乡环境清洁工程,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二是加大引进人才工作力度,统一为自愿返乡的襄汾籍全日制研究生安排工作岗位。三是做好村级卫生室达标验收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四是为全县90%以上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对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五是实施10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六是完成集中供热后续工程,实现集中供热与天燃气户用锅炉供热的互相补充。七是完成廉租房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八是完成贾朱、晋襄等5处供水工程,解决1.8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九是启动实施乡镇有形市场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十是新建9个乡镇文化站、100个农家书屋和88个文体广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努力建设法治、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坚持科学决策,严格依法办事,健全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完善政府会议制度,坚持重要事项申报制度,规范请示汇报程序,真正做到靠制度管人、靠法规管事。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着力建设务实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扑下身子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标准,特别是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和十件实事,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搞好协调,统筹推进,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

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着力建设高效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首席审批员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规范审批行为,打造一流政务环境。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协调解决现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落户我县的重大工程、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建、职能部门牵头、专职人员全程负责,跟踪办理立项、环评等相关手续,协调解决用地、资金等实际问题,全力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严格监督,勤政为民,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引深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食品药品监管中的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等环节的管理,继续治理公路“三乱”和教育乱收费,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增收节支并重的原则,在狠抓财源培养、加强税费征管的同时,深入整治公务用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搞建设量力而行,保民生不遗余力,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全民。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丁陶大地这艘巨轮已经扬起风帆。让我们在中共襄汾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先行先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先行发展,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襄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晋ICP备18010292号 网站标识码:1410230002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襄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晋公网安备 14102302141025号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认证标识